王建鼎,1961年入党,在党60年。60年来,他恪守共产党员踏实进取、真情为民的优良品质,不断在蜂学领域耕耘从教。他作为蜜蜂保护学奠基人,是国内胡蜂生物学及防治领域的先驱。长期从事蜜蜂保护与胡蜂防除相关研究,先后获得福建省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蜂学协会“教学、科研、生产、推广”突出贡献奖,1997年被农业部聘任为全国农业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及动物生产学科组成员,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宋代杨万里有诗咏蜂:“玉露为酒花为粮,蜜成又带百花香。”历代皆有传世的咏蜂诗句,或赞其奉献,或咏其辛劳,我国虽有千年养蜂史,但养蜂业仍因技术的限制无法跻身国际一流。创业维艰,荜路蓝缕,依托龚一飞、在王建鼎等蜂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已发展成蜂业大国,并朝着蜂业强国不断迈进。
扎根基层 潜心钻研
三四十年前,王建鼎教授已经开始践行着“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理念,为了蜂学的科教事业潜心钻研、扎根基层。宋代大儒张载将知识分子的使命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建鼎教授正是怀揣着为民造福的坚定信念,毅然放弃在福州动植物检疫所的优越工作环境,远离家乡,先后到福建农学院漳州分部、三明分部从事繁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作为一名党员,他怀揣对蜂业发展的执着和对农学院教育事业的热情,率先垂范、脚踏实地、服务群众。在那期间,王教授带领助手和学生跋山涉水,瓜菜充饥,深入山区进行探索,“追花夺蜜”,取得了大量的一手教学资料。同时,他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顾山里毒虫野兽的侵扰,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帮助地方养蜂户“破局”蜂螨疾病,向当地养蜂群众推广初期的防治措施,减少群众损失,让蜂螨防治技术像烂漫的山花一样开满漳州和三明的村村寨寨。这些宝贵的教学和实践经验为他后来的蜂业诸多论著成果奠定良好基础,有力推动了蜂业的不断发展。
1974年,王建鼎教授克服种种困难,在漳州南靖山区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中蜂囊状幼虫病防治试验场,总结出以加强保温、换王、蜂具消毒等饲养管理方式,再结合饲喂半枝莲的有效防治措施,开创性地建立和推广了蜜蜂保护学相关技术。1981年,王教授主持开展了“硫磺熏治蜂螨及其作用的初步研究”、“山区胡蜂生物学及其防除法研究”以及“小蜂螨发生规律及越冬性观察”等,奠定了其在胡蜂生物学及防治领域的先驱地位。重视实践,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成果推广应用落地,转化科研成果服务群众是王建鼎教授开展蜂学研究的一大特色。
教学相长 开拓创新
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王建鼎教授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为蜂学理论教学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其范围之广,涉及学科建设、教材编制、人才培养等重要领域。他在养蜂科研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蜂业壮大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他始终坚守在福建农学院教学一线,同时还承担着福建省各地市养蜂培训班的教学任务。他还大力推进福建省养蜂协会的成立,通过相关刊物编撰来积极扩大和发展协会的影响力。此外,王建鼎教授凭借着蜂场实践总结的相关经验,不断充实更新教材,他主编的《蜜蜂保护学》至今仍是蜜蜂保护领域的重要参考书。而他和龚一飞教授参与编写、翻译的《养蜂手册》、农业百科全书《养蜂卷》等更是适应并推动了蜂业发展的需要。1981年,福建农学院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养蜂系,面向全国招生,面向全国分配,王建鼎教授初心不忘,接过前人衣钵,在80年代末出任系主任。
博学善教 桃李芬芳
王建鼎教授在科学和教育两方面对国内蜂业发展所做的贡献得到了许多赞誉和敬重。1982年他被授予福建省科协先进工作者称号。1986年起,他连续三届被全国中蜂协会授予“教学、科研、生产、推广”突出贡献专家奖。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8年至1998年期间,他先后担任中国养蜂学会理事、福州市人大代表。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王建鼎教授身上闪耀着老一辈共产党员的动人精神——富有理想,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坚持实践,教书、育人、科研、服务,为蜂学事业奉献了他近半个世纪的执着和深情,他的事业和成就更是折射出我国蜂业的发展历程。而今,我们正昂首阔步走在向蜂业强国进军的新征程上,77779193永利官网蜂学专业已经成为全国唯一培养高等院校蜂学本科多样化人才的基地。蜂学专业为我国蜂业领域输送了千余名专科、本科及硕士毕业生,培训了数百名蜂业专项技术人才,其中有的已经成为海内外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以及教育科研机构领导人。
回首望去,是王建鼎教授以及其他老一代蜂学前辈们的重大贡献,为我们铸就坚实基础铺就此前坦途。远眺未来,小小的蜜蜂将挥舞着腾飞的翅膀,带领更多农民发家致富,为乡村振兴酿出一份金灿灿的香甜。